时间:2025-10-17 10:54:13编辑:特东方

1、积累古诗名句,了解庐山文化背景; 2、通过感受庐山云雾美景,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; 3、掌握《庐山的云雾》这篇课文的核心思想。
在开头部分,你可以写庐山的自然景观、人文特色,或者你对庐山的看法。例如:
讲述你在庐山游玩的经历或与庐山相关的经历,包括你对庐山的了解和感受。
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庐山的美景、人文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然后与同学分享自己圈出的词语及感受。
读后交流
(1)根据你圈出的词语表达自己的体会:
(2)与同学比较自己的感受和体会:
- 哪个同学更喜欢庐山云雾?为什么?
苏轼的诗《题西林壁》:苏轼对庐山风光的评价,如“奇观怪胜,无穷尽似。众妙之手,任你玩也。”
结合实际生活
比如,描述你在庐山游玩时的感受,或者与当地人交流关于庐山的看法。
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场景
观察庐山自然景观
从图片或课本上了解庐山的自然风光特点,比如“千姿百态”、“瞬息万变”。
思考庐山文化的意义
庐山不仅是自然景观,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。你对这座神秘而又美丽的城市有什么特别的感受?
结合所学古诗来写
比如,结合李白的“望庐山瀑布”和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,谈谈对庐山的看法。
表达自己的感受
在作文中,你可以从自然美景、人文特色、文化魅力等方面表达你的观点。
希望这些练习和指导能够帮助你完成作文任务!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写作建议,请随时告诉我。
《庐山云雾》教学设计
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,理解语言文字中的生动意象。
让学生猜测并回答。
活动二(10分钟):
创设情景:将所有同学拉到办公室,描述庐山的自然景色,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。比如“站在山顶上,视野开阔,云雾缭绕……”
活动三(5分钟):
通过提问,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地方的变化现象。
第二部分(15分钟):
回答问题:“这些变化是怎样的?”并引导学生理解“瞬息万变”的含义。
第三部分(20分钟):
庐山的云雾
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
瞬息:眨眼间、呼吸间;万:多;变:变化。
教学反思 - 优点:通过互动和互动引导,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。 - 不足之处: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,尤其是在理解比喻句时。
希望这份设计对您有帮助!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,请随时告诉我。
教学目标:
1、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。
2、能正确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、熟读课文,通顺理解文意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自主学习(一)导情激趣,揭示课题
1、同学们,你们去过庐山吗?
2、简介庐山: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,四季风景如画,有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之称。
3、谈话导入: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,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、回味无穷。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?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。(板书:3、庐山的云雾)
4、齐读课题。
5、请同学们自读课文,看看你想知道些什么?
6、梳理问题:
(1)掌握哪些生字词?
(2)课文主要讲了什么?
(3)可以分为几段?
二、互动学习(二)初读感知
1、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。
2、引导分析记忆生字:幻、添。
3、理解词语:秀丽、缠绕、弥漫、变幻、千姿百态、瞬息万变。(板书:3、庐山的云雾)
(三)熟读课文,疏通文意
1、现在我们已扫除了文章障碍,要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,以往同学们是怎样做的呢?
2、小组合作学习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明白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。(要求:小组长分配好任务)
3、组织小组讨论交流,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四、延展学习(四)小结课文
1、现在请同学们回想本节课自己学会了些什么?
2、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编成1-2题练习考考你的同学。(板书:1、庐山的云雾)
3、组织交流,评价作业。
根据意思写词语(1)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,没有规律。()
()形容变化速度快,变化又多,变化又急,变化又突然。
(2)形容变化速度快,变化又多,变化又急,变化又突然。
教学目标:
1、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。
2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3、整体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与神秘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揭题导入,展示目标(2分钟)
1、出示自学要求,(请在5分钟内完成):
a、认读生字,读准字音,练习组词。
b、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文中的10个词语。
c、自读课文,将课文读正确。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?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?
2、学生自学。
三、课堂作业(15分钟)
1、抄写生字。
2、练习感情朗读课文,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。
3、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。
二、指导自学第二小节(4分钟)
1、自由读第二小节,(出示自学指导二),(6分钟)。
思考: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?每句话是什么意思?你读懂了什么?
2、在山上游览、漫步,会有什么感觉?(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)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?
3、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到吗?试着读一读。
三、指导自学第三小节(5分钟)
1、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,自学第三小节。(6分钟)。
思考: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?是围绕哪句话写的,用“——”画出来。
2、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?(变化又快又多)。
3、自读,找出描写云雾变化快变化多的句子。?
4、想像一下,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?
5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。
四、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:云遮雾罩的庐山,真令人流连忘返!哪个词语说明此时的作者忘记了回家?这时你想说什么?
五、知识拓展(2分钟)
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。
教学目标:
1、通过朗读、想象情景、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,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。
2、掌握生字词语,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揭题导入,揭示目标(2分钟)
1、上节课我们初读了《庐山的云雾》,庐山的云雾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?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。
2、出示教学目标:精读课文,通过朗读、想象情景、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。
二、指导自学第一小节(4分钟)
1、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,(出示自学指导一),(6分钟)。
思考: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?是围绕哪句话写的,用“——”画出来。
2、想一想:这小节是如何展开的?作者在描绘什么样的场景?你能不能用美妙的文字来形容一下五颜六色的花呢?
三、指导自学第二小节(4分钟)
1、自由读第二小节,(出示自学指导二),(6分钟)。
思考: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,用“——”画出来。
2、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?(变化又快又多)。
3、试着仿照作者的方法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?
4、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?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。
四、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:云遮雾罩的庐山,真令人流连忘返!哪个词语说明此时的作者忘记了回家?这时你想说什么?
五、知识拓展(2分钟)
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。
1、同桌互相练习向游客介绍庐山的云雾。
2、谁来当小导游,向我们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?
3、让我们来当小画家,把庐山云雾画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