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艾哈去范文网!微信公众号:

《陋室铭》教案_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

时间:2025-10-21 17:10:16编辑:是是非非

这是一个多课资源的集合,涵盖了从初稿到复述的过程。以下是对各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:

  1. 教学目标
  2. 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
  3.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
  4. 读罢本文,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

  5. 课前预习

  6. 查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
  7. 阅读全文,理解作者形象、环境以及思想表达

  8. 导入环节

  9. 提出问题:“设有一个王公大厦,要得到它,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,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;设有一简陋室,那里绿色可人,有知音相伴,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。”
  10. 生活中选择后者,因为……
  11. 惊喜选择 latter,因为他是一位名人的笔名

  12. 朗读、翻译、理解分析

  13. 请同学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,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。
  14.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:

    • A、《陋室铭》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?
    • B、《陋室铭》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,并以陋室比古贤的“居室,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”?
  15. 课后作业

  16.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
  17. 背诵全文
  18. 写一篇读后体会,字数不限

  19. 说课精要

  20. 提前预习、多读、自主试译、小组讨论、自主总结
  21. 引入背景:刘禹锡因政治失败而被贬,为新时代人才选拔而闻名。
  22. 重申主题:本文最富哲理,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:“人品高尚”。

  23. 教学重点与难点

  24. 了解作者形象、环境和思想表达
  25. 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
  26. 读完本文,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?

  27. 教学过程安排

  28. 导入环节:提出问题,激发兴趣
  29. 小组讨论:扫除生字词,理清行文思路
  30. 教师讲解、解读常用实词和难句
  31. 朗读、翻译、理解分析
  32. 课后作业: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

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,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,引导他们去发现作者形象、环境以及思想表达。同时,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思考,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,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。

  • 为什么“陋室”不陋?

    生1: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

    生2:这句话先说由“山”、“水”,然后引出“德馨”的。

    师:(课外拓展)老师这里有一句话,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?

    (投影)透过窗户看天空,透过天空历史,透过历史看人生。

    生: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“人生”,它是通过“窗户”、“天空”“历史”而引出的。……

    陋室陋吗?

    生:不陋。

    师:那么,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?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。

    生1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”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……

    生2: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”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……

    生3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……

    生4: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,孔子云:‘何陋之有?’”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,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,有力地证明了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”……

    师: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。

    (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,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,充分感受作品气韵)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,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。(创设情境)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,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?那“草色”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,他们聚集在一起,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?

    生1: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,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……

    生2:她们聚集在一起,在主人的窗下起舞……

    生3: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。你看“青”、“草色”状其色,“谈笑”状其声。

    师:同学的发言很精彩。大家 imagining one by one how a room might look, just from these sentences. They can see the color and sound in these phrases.

    生1: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,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……

    生2:她们聚集在一起,在主人的窗下起舞……

    生3: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。你看“青”、“草色”状其色,“谈笑”状其声。

    师:大家的发言很精彩。让大家想象一下,假如室内有王叔文、柳完元等人,他们在谈些什么,这些人在一起,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?(让学生分别把自己 imagining as刘禹锡、王叔文、柳宗元等。)

    生1:他们个个学识渊博,心忧天下。

    生2:柳宗元在吟诗作画。

    生3: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。

    生4:韩愈在扼腕长叹。

    生5:刘禹锡持一杯香茗,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……

    生6:柳宗元沉吟:“‘沉舟侧帆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’”转身对刘禹锡说:“梦得,今日有幸拜读,真让我折服,让我感动奋发!”……

    师: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!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“劳形”与痛苦?

    师:再看室内的陈设,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?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?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?

    生1:“素琴”、“金经”……

    生2: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。

    生3: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,读名人名著,。比如:我最近在读《毕淑敏散文选》……

    生4:“还有《读者》……

    生5:……

    3.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,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?

    师: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:

    分不在高,及格就行;学不在深,作弊则灵。斯是教室,唯我闲情。(小结)短短的一节课,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,这并不奇怪,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,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,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。我至仍在解读它。同学们,一年以后,你一定会再读《陋室铭》吗?十年以后呢?若干年以后呢?

    生:会。

    师:(引导)美文,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,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,我们的学识、做人的涵养也会提高一大步,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,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、同龄人;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、未来孩子的同龄人……

    个案点评

   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、传承、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。

   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,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,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“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”,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。

   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学习、阅读、写作,同时在阅读中感悟到作者思想的精髓,并由此影响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境界。

  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,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。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,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就不再只是单纯的教学活动,而是我们需要通过个人成长、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  当我开始教《陋室铭》这篇课文的时候,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:

   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、豁达乐观的作风,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?

    这就需要想象力的介入,想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。因此,以语言为抓手,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,让学生活跃、奔腾、澎湃、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,并让这种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,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、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