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艾哈去范文网!微信公众号:

歌曲《春晓》优秀教案(春晓歌曲微课)

时间:2025-10-26 09:41:03编辑:第三点

教学方案:歌曲《春晓》

【教学目标】

  1. 学会并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“觉、晓、处处、闻、啼、鸟、夜来、风雨声、花落知多少”;
  2. 通过看图、听声、说意的学习方式,理解诗歌内容,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;
  3. 在朗读中练习背诵和默写古诗,掌握其基本句式结构;
  4. 培养学生观察、想象、表达能力和口语语言运用能力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  1. 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;
  2. 练习阅读诗句的字词含义,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  1.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,尤其是对春晓景象的想象与感受;
  2.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创作意识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  • 第一课时(30分钟):导入、解题、学习前两句
  • 第二课时(30分钟):学习后两句和第四句
  • 第三课时(20分钟):背诵古诗并进行朗读练习
  • 第四课时(15分钟):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

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

一、明确目标
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: 1. 会认“觉、晓、处处、闻、啼、鸟、夜来、风雨声、花落知多少”五个生字;
2. 正确读出这些生字的拼音,并用汉字表达意义;
3. 认识和理解诗歌的内容,体会诗歌的情感;

二、整体感知

  1. 引入:教师通过板书“春晓”,齐读并引导学生思考:这是几首古诗?是几句话?(课件展示《春晓》的字句。)
  2. 了解图意:教师结合挂图,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早晨的情景:鸟鸣、花朵、风声。
  3. 介绍作者: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及其背景,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和孟浩然的其他作品。

三、解题

  1. 解题引出主题
  2. 师生共同了解“春晓”指的是春天早晨的情景;
  3. 结合图意,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景象的:
    (播放《春晓》的部分画面,引导学生猜测作者的描述方式。)

  4. 逐句解读

  5. 师生共同阅读前两句: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”

    • 学生小组讨论“春眠”是什么意思,“不觉晓”是什么意思,“处处闻啼鸟”是什么意思;
    • 共享朗读感受,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首句子的意思。
  6. 后两句回顾

  7. 师生共同阅读: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

    • 学生小组讨论“夜来”和“风雨声”的意思,“花落知多少”的意思;
    • 共享朗读感受,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首句子的意思。
  8. 总结情感

  9.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:春天的早晨非常美,作者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自然的宁静氛围;

四、学习古诗

  1. 小组合作与互动
  2.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前两句和后两句,确保字音正确。
  3.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理解,完成以下任务:
    (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“鸟叫”、“风吹雨打”等意象,并分享自己的理解。)

  4. 背诵与默写

  5.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整首古诗,要求记忆准确;
  6. 课后布置学生完成背诵和默写作业,帮助他们巩固对古诗的理解。

  7. 朗读练习

  8. 师生共同朗读整首古诗,注意节奏与重音,确保押韵。

  9. 总结提升

  10.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,并分享自己的感受:“春晓”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美景,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传达了一种宁静、静谧的情感;

活动设计

  1. 图片观察:播放《春晓》的相关画面,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景象的。
  2. 听声感受:播放鸟叫声和风吹雨打的画面,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。
  3. 小组讨论:分组交流“闻”、“睡”、“闻啼鸟”等字句的具体含义,并分享自己的理解。
  4. 朗读练习: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朗读整首古诗,注意节奏和重音,完成后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。

小结

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的内容,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早晨美景的理解与感受;同时,他们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宁静,为后续学习其他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《春晓》优秀教案 篇13

教学目标: 1.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变化,理解并背诵《清明》、《春晓》等经典诗歌。 2. 通过音乐和动作,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。 3.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。


活动过程:

(一)引出主题

  1. 谈话活动:
  2. 提问:小朋友还记得哪些季节是春天吗?大家有春天的回忆吗?
  3. 引导回答: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,花开得漂亮。

  4. 激发兴趣:

  5. 通过观察自然景色,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变化。
    • 展示图片:画上花开的场景,引导幼儿观察花瓣的数量与飘落的过程。
    • 提问:这是为什么花会这样变化呢?

(二)学习《清明》

  1. 教师示范朗读:
  2. 教师带领小朋友读《清明》,注意音调和节奏的变化。
  3. 请小朋友在听后跟读,并边听边想象春天的美丽。

  4. 分组朗读:

  5. 小朋友分成小组,每组背一两句古诗。如:
      1. 春来 always so bright.
      1. 花儿 will fly away.

(三)学习《春晓》

  1. 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:
  2.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,引导小朋友跟着《春晓》进行节奏感强的朗诵。
  3. 教师讲解诗句的大意:

    • 第一句: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(春风一夜好雨后,清秋说:小李几人?
    • 第二句:“山 radiate in the fall, they fall to the ground.”,(树的枝条radiate in the fall,叶子们却落在地面)
  4. 分组朗诵:

  5. 小朋友分成两组,一组背《清明》,另一组背《春晓》。

    • 请小组成员自由发言,并观察对方的朗读情况。
  6. 互动游戏:

  7. 分发动作卡片(如“张嘴”、“歇口”等),鼓励小朋友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。
  8. 探讨:为什么春天要这样描述花瓣的数量?

(四)活动延伸

  1. 跟着《春晓》歌曲演唱:
  2. 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边唱边跳,进一步增强节奏感和想象力。

    • 提问:你发现了什么?(如花瓣在风中飘落的情景)
  3. 回家练习:

  4. 小朋友回家后,可以模仿老师的方式,读出《春晓》的诗句,并用动作表达“花开得漂亮”。

课后反思:

  1. 收获与不足:
  2. 教学过程中,我了解到《清明》、《春晓》等古诗在幼儿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。但在实际教学中,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并记忆诗歌,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。
  3. 活动设计亮点:
  4. 通过观察自然景色、分组朗诵以及互动游戏,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,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。

板书设计:

春晓 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 山 radiate in the fall, they fall to the ground.

本文标签:春晓 自己的 诗歌
本文专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