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0-31 12:26:16编辑:第三点

王维《边情》赏析
长安少年游侠客,夜上戍楼看太白。
三、四句即为月照陇山的远景:凄清的月夜,荒凉的边塞,
却 serving the '“陇上行人”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。
如果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,那么'“陇上行人”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: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!'
此诗写到这里,作者笔锋一转:由吹笛的'“陇上行人”'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。承转也颇顿挫有力。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,曾建立过累累军功,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?
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?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,而他却沉沦边塞!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,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!
四句是全诗的重点,写得悲怆郁愤。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?诗中虽未明言,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,颇含深意的。 苏武出使匈奴被留,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,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,如此尽忠于朝廷,报效于国家,回来以后,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。表面看来,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,但实际上,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,恰恰说明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、个别的。 功大赏小,功小赏大,朝廷不公,古来如此。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,赋予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