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艾哈去范文网!微信公众号:

《望庐山瀑布》的优秀教学设计(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设计)

时间:2025-07-31 20:08:14编辑:多舒服

优秀教学设计 篇1:《望庐山瀑布》

活动目标: - 通过情景导入和互动游戏,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。 - 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,并激发热爱家乡、热爱自然的情感。

活动准备: 1. 展示李白画像(适合一年级以上)。 2. 黑板、粉笔、音乐设备(非洲鼓、钢琴)、丝巾若干、绘画工具等。 3. 教师播放《望庐山瀑布》的PPT动画,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游戏。

活动过程:

  1. 情景导入:
  2. 师: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庐山看看,那里beautiful!(出示庐山图片)你们看到了吗?你看到了什么?
  3. 指出:庐山、香炉峰、瀑布。
  4.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《非洲鼓歌》或《拍肩歌》,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。

  5. 教师讲解古诗内容:

  6. 师:在古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,(展示李白画像)他也曾到过我们庐山游玩。他写了一首 beautiful诗,名字就是《望庐山瀑布》。
  7.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《望庐山瀑布》前三句,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内容。

  8. 互动游戏:

  9. 师: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,请大家用身体动作表达歌曲的节奏。
    • 独立表演:一个小朋友用摇杯、筷子等表达“日照香炉”。
    • 分组表演:两个或三个小朋友组成一个队伍,互相配合表达整首歌。
  10.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音乐和动作,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。

  11. 绘画环节:

  12. 师:为了更好地表现庐山瀑布的美景,我们来一起画画吧!
    • 提问:“你看到什么?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”
    • 学生自由发挥,老师观察并参与其中。
  13.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,并引导他们描绘庐山的景象。

  14. 丝巾舞蹈:

  15. 师:(播放《望庐山瀑布》的音乐)请每个同学举起你的丝巾。(教师指定一个顺序)
    • 学生根据音乐和丝巾造型,模仿老师动作。
  16.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歌词中的意境,并表达“庐山瀑布美得像在我们面前”,为自己喝彩。

  17. 接龙游戏:

  18. 师:请你们一起来唱《接龙歌》,我先唱前面的,你们唱后面。比一比,谁唱对的最多。

    • 比赛过程中,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。
    • 教师总结:“这首好歌不仅美丽,还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,让我们为它喝彩吧!”
  19. 活动结束:

  20. 师: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庐山瀑布的故事和美景。希望大家能为自己的家乡、为大自然感到自豪!

活动小结: - 学生们通过动手参与、欣赏美丽景色以及参与互动游戏,不仅学会了《望庐山瀑布》的演唱方法,还对庐山瀑布的美景产生了强烈的喜爱之情!

教学设计:《望庐山瀑布》的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

一、教学主题

《观庐山瀑布》(第一课)

二、教学目标

  1. 认识“庐”字,理解“瀑布”的形态特征;
  2. 感受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美;
  3. 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,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。

三、教学重难点

  • 重点:品读古诗《观庐山瀑布》,理解“庐”字、学习“ fluent”这个词组。
  • 难点: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,培养语言表达能力。

四、教学准备

  1. 教具:幻灯片(含例文和提示语),多媒体课件。
  2. 学具:画纸、彩笔、手电筒等。
  3. 习作本。

五、教学流程

第一部分:引出问题,认识字形 1. 引入问题
- 教师引导学生猜诗,激发兴趣。 -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诗句。

  1. 观察并想象图片内容
  2. 提供庐山瀑布图片或图片剪贴板,让学生描述画面。
  3. 引导学生联想“庐山”、“瀑布”的含义。

  4. 学习“庐”字

  5. 让学生猜测“庐”字的形状、结构和意义。
  6. 读出“庐”字,感受它的优美与力量。

第二部分:描绘景象,理解意象 1. 品读诗中的画面语言
- 提出问题:“这瀑布是几座山的高?三日一峰?” -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。 - 结合图片和提问,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壮观。

  1. 展开描绘场景
  2. 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,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:学生用彩笔画出画面。
  3.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“日光映照下”,“白脸垂下”。

  4. 深入描绘细节

  5. 提出问题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    • 学生分组讨论,分享各自的理解。
  6.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“ fluent”这个词组表达画面变化。

第三部分:品读语言,感受情感 1. 朗读古诗
- 跟着诗句,边读边想象瀑布的壮美景象。 - 教师板书提示语:“香炉峰的烟雾缭绕,远看那白脸垂下,飞流直下的声音与银河的坠落。”

  1. 引导语言表达
  2. 学生分组讨论,分享感受。
  3.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。

  4. 总结情感点

  5. 强调李白诗歌语言优美、意境深远的特点。

六、教学评价

  1. 通过朗读、想象和作业反馈,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。
  2. 考虑学生课后完成的阅读量和作业质量作为评价标准。

教学反思:

本节课以《观庐山瀑布》的第一课为载体,围绕“庐”字、学习“ fluent”等核心内容展开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、品读诗句并进行想象,帮助学生逐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。同时,注重互动交流和情感表达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的角色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引导者和启发者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,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教学设计 篇10

《望庐山瀑布》

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,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。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,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。

一、教学目标
  1. 认识本首诗中的“紫、尺、疑”三个生字,并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。
  2. 理解古诗的意思,体会“生”与“挂”二字的用法之妙,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,感情朗诵这首古诗。
  3. 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,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。
二、重点难点
  1. 理解诗句的意思,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。
  2. 感受李白诗歌成功运用比喻、夸张和想象的特点。
三、教具准备

庐山瀑布实景录像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,板书课题

本学期,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《庐山的云雾》,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。是的,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。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。他在山间漫步,一会儿弄石临溪坐,一会儿寻花绕寺行。一路走来,时时闻鸟语,处处是泉声。峰回路转,忽然,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——一道瀑布从天而降!李白诗兴大发,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(课件出示《望庐山瀑布》,指名读。)这节课,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。

(二)交流学法,准备自学

  1. 同学们,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,想想看,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?
  2. 自由读好古诗。
  3. 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。(板书:查工具书、看诗下面的注释、问别人、联系上下文等)

(三)学生自学古诗

  1.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。师巡视,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。
  2. 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,在合作中取长补短。

(四)全班交流,理解诗意

  1. 交流对诗题的理解。重在指导学生对“望”字的理解:不只是看,而是从远处看。
  2.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:

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。 日:太阳照:照耀(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,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“日照”这个城市来对待。) 香炉:香炉峰,庐山上的一座山峰;生:飘浮紫烟:紫色的烟雾

(2)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: 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。

(3)由“紫色的烟雾”让学生 imagination一下,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(早晨)

(4)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: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。 (5)抓“生”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,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。

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,“睁大眼睛找一找”,看它藏在哪里啦?学生找出“生”字后引导学生说出“生”字的妙处:一个“生”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,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,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、缠缠绕绕、娉娉婷婷,袅袅升腾的样子。

(6)由“紫色的烟雾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意。再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。

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,“睁大眼睛找一找”,看它藏在哪里啦?学生找出“生”字后引导学生说出“生”字的妙处:一个“生”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,让诗人看到了远处那座香炉峰上漂浮着的紫色烟雾。

3、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:

(1)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。 日:太阳照:照耀;挂:漂浮 庐山瀑布:庐山上的一座山峰;生:飘浮紫烟

(2)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: 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。

(3)由“紫色的烟雾”让学生 imagination一下,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(早晨)

(4)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诗句:

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,“睁大眼睛找一找”,看它藏在哪里啦?学生找出“生”字后引导学生说出“生”字的妙处:一个“生”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,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,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、缠缠绕绕、娉娉婷婷,袅袅升腾的样子。

(5)由“紫色的烟雾”让学生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诗句。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。

4、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:

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。 疑:疑问;飞流直下 庐山瀑布:庐山上的一座山峰;生:飘浮紫烟

(2)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: 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,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,“睁大眼睛找一找”,看它藏在哪里啦?学生找出“疑”字后引导学生说出“疑”的妙处:一个“疑”字化动为静,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,像李白那样,站在高远的天空下仰望,似乎有一条大河挂在悬崖绝壁之上。等到它从天而降的时候,撞击在绝壁上,迸发出巨大的声响。

5、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:

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。引导学生回顾每句诗的意思,然后一起连起来说出整首诗的大意:这幅画卷描绘了李白仰望着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情感。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,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宁静。

五、想像意境,感悟诗情

方法: (1)师描述意境,生闭目静听默想,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。 (2)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,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,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。

早晨,一轮红日冉冉升起,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,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,围绕着香炉峰缠绵绕绕、飘飘悠悠、袅袅升腾。仰望着这雄伟的瀑布,诗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壮阔与深远:就像那浩瀚的天空中,数不清的水滴从天而降,撞击在悬崖绝壁上,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。此刻,我想起了李白曾写的诗:“仰观俯视,俯视仰视。仰指高远,俯指眼前。”这种对自然之大情如此夸张,真是让人有天地之间,云中飞鸟的感觉。

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,通过与诗意对话,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意境。这让我深感 pedagogy 的重要性: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而课堂的互动、师生之间的交流,正是这种情感体验的重要所在。

课堂总结

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我深刻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与艺术之美。老师不仅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诗中的每一个字词,更重要的是让它们连成一片,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诗篇。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将伴随我们去探索更多的艺术与科学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