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教案设计:三年级数学上册“吨的认识”教学设计
一、教学目标
- 通过直观感知,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吨这一质量单位,建立吨的观念,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。
- 学生能够进行重量单位(克、千克、吨)之间的简单换算。
-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认识和了解吨这一质量单位,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。
- 难点:吨与千克的换算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兰色背景图(展示集装箱、火车车厢等实物)。
- 课件或视频片段(展示吨的实际应用场景)。
- 练习题卡片(1吨=?kg,1kg=?g)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10分钟)
- 活动一:直观感知吨的大小
- 出示多个实物图片,如汽车、火车车厢、集装箱等。
- 提问: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呢?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?
2. 认识吨(15分钟)
- 活动二:分组讨论,明确概念
- 分组讨论:什么是“吨”?
- 引导思考:吨是质量单位中较大的单位,用来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。
- 比较重量:
- 铅球、苹果等轻量级物品用克或千克表示。
- 矿物、货物等大件物品用吨表示。
3. 计算与换算(15分钟)
- 活动三:制作单位换算表
- 出示表格:
| 千克 | 吨 |
|------|-----|
| 1000 | 1 |
- 用实例验证:
- 1吨 = 1000千克
- 1千克 = 1000克
4. 应用练习(20分钟)
- 活动四:实际应用问题
- 题目1:一辆火车载重20吨,相当于多少千克?
- 计算:20 × 1000 = 20,000千克。
- 题目2:小明的书包重5千克,他能装多少质量为1吨的东西?
- 计算:1吨 - 5千克 = 999千克。
5. 总结与反馈
-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:
- 吨是用来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。
- 1吨等于1000千克,1千克等于1000克。
- 能够进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应用。
五、作业设计
- 完成练习题:1吨=( )kg,1kg=( )g。
- 应用问题:
- 水桶的体积是0.5立方米,那么这个水桶能装多少千克的水?
- 一瓶饮料重300克,10瓶饮料的重量是多少千克?
六、板书设计
吨的认识
板块一:吨与千克的关系
| 千克 | 吨 |
|------|-----|
| 1000 | 1 |
板块二:换算练习
- 2吨 = ( )kg
- 3500g = ( )kg
- 4吨500kg = ( )kg
教学目标
- 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“吨”,知道“吨”在实际中的应用,初步建立“1吨”重的观念。
- 知道1吨=1000千克,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。
- 通过观察、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,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,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。
教学重难点
- 掌握“吨”这个重量单位的含义及1吨=1000千克的关系。
-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。
教学过程
一、激情导入
- 创设情境:教师用课件展示一段生活场景——小动物们去“森林王国”玩的图景(如火车、汽车载重标牌)。问:“看到这,你想提出什么问题?”
- 了解起点:向学生介绍一些已知的重量单位,并引出概念。例如,“米”是长度单位,“千克”是质量单位。
- 引导课题: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个重要的质量单位——吨。(板书:吨的认识)
二、亲身体验,建立“1吨”的概念
- 搬一搬:
- 每组学生准备1袋大米(或其它重物)。
- 从前往后传一轮,互相分发。
- 然后问:“你一次能搬多少袋米?”
- 学生回答后,再请他们小组汇报结果,并讨论:每袋10千克,这样多少袋是1吨?
- 探究发现:
- 如果全班同学每人带3袋大米,那么一共有多少袋米?
- 每袋10千克,这样多少袋是1吨?
- 让学生通过分组计算,得出结果并互相交流。
三、吨与千克的关系
- 引导思考:
- 学生们在分发米袋的过程中,可能意识到每袋10千克,那么10袋就是100千克,也就是1吨(即1000千克)。
- 分组探究:
- 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一个计算方法,如:每个学生带3袋大米,全班共有多少袋?
- 计算步骤:
(每袋重量)×(袋数)= 总重量。
10千克 × 10袋 = 100千克;100千克 × 10袋 = 1000千克。
- 总结发现:
- 让学生得出结论:“吨”是比“千克”更大的质量单位,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:1吨=1000千克。(板书)
四、实际应用,深化理解
- 联系生活:
- 学校食堂的重物箱子,汽车和火车上的货物重量。
- 让学生举出一些“吨”的实际例子,并与同学交流。
- 分组练习:
-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,如:“1吨大米等于多少千克?”或“一辆大货车一次最多可以运多少吨货物?”
- 全班讨论解答过程,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。
五、总结提升
- 回顾总结:
-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,强调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际操作,我们不仅认识了“吨”这个重量单位,还知道1吨=1000千克,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。
- 布置作业:
- 课后完成一份简单的质量单位练习题,巩固所学内容。
教学评价
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度、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分组探究的结果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,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,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材料参考
- 小学生数学学习指南:量与质量(三年级下册)。
- 教育部cribes.com —— “吨的认识”。
教学设计:《小数大小的比较》教学设计
一、教学目标
- 结合“货比三家”的具体情境,经历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,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培养学生的数感。
- 经历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过程,理解并掌握比较方法,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,发展创新意识。
- 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,认识小数的特征,会认、读、写简单的小数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理解两个小数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。
- 难点: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交流,掌握不同方法的特点,体会小数大小比较的多方面考虑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场景图:教材第4页的文具店情境图。
- 板书设计:小数的大小比较(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)。
- 多媒体课件:用于展示情景图和例题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情境引入,激发兴趣
- 活动一:引导学生观察文具店的情景图,提出数学问题。
- 提问:“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?”
- 学生思考后,小组讨论,并汇报各自的想法和方法。
2. 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
- 活动二:解决“买书包哪个商店便宜的问题”。
- 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,再小组合作讨论,最后全班交流。
- 板书:
- 先比整数部分(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