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8-13 05:05:33编辑:多舒服
《詹天佑》课文理解
教材说明:
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关键的事迹——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、施工的京张铁路,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才能,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。
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,在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。全文分为四部分:首先概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;然后,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;接着,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,从勘测线路、开凿隧道和设计“人”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;最后,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,点名事件的意义——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。
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。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,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,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。
文章选编的原因是: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、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;二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,引导学生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。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是从本组开始的一个新的读写项目。
重难点解析:
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?这些内容距离学生较远,学生不易理解。在上课时,可让学生交流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;如果学生知不多,教师可作简要介绍。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。
然后,着重组织学生练习课文第二、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展开讨论: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,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?可以从帝国主义的阻挠、要挟、嘲笑,体会帝国主义对政府的蔑视。从备受帝国主义国家的蔑视的中国工程师,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,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,体会我国人民为“争了一口气”而扬眉吐气的兴奋心情,以及对詹天佑的殷切希望。
然后,在勘测线路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,他是怎么说、怎么做的,为什么能这样做?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、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,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、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张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。
在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,他是怎么克服的?可边读边试着画示意图,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。着重引导学生说说什么叫“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”,什么叫“中部凿井法”;从而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,以及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的意识。
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,他是怎么克服的?引导学生体会“人”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,方法的巧妙,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。
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是受命于危难之际。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,他顶着重重压力,不怕种种困难,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。这是受命于危难、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,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。
詹天佑在修建铁路上遇到诸多难题,但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指引他走向胜利。他在勘测线路时要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,这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;在开凿隧道时,他需要突破重重困难,但正是这种挑战推动着他不断突破自我。在青龙桥处,他仍然保持着勇于创新的精神,采用“人”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行动,既体现了他作为工程师的责任感,也展现了他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冷静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