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艾哈去范文网!微信公众号:

部编三年级下册《火烧云》的教学设计(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)

时间:2025-08-17 03:10:31编辑:多福多寿

部编三年级下册《火烧云》教学设计

教学目标

  1. 读文理解: 通过朗读、背诵、想象等方法,增强学生对火烧云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。
  2. 语言积累: 学习并记忆文中“檀”、“盈”、“凶”、“庙”、“惚”这些多音字,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用字技巧。
  3. 情感体验: 感受火烧云细腻而壮丽的景象,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表达的情感。
  4. 激发想象: 通过角色扮演、创设情境等方式,激发学生观察、思考和想象的兴趣。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:尝试教学法

活动内容 1. 引入阅读提示 - 引导学生根据课外资料或课前预习,了解“火烧云”的相关知识,并完成读文检查表。 2. 开火车轮读(CRI) - 教师提出问题:在文中看到了哪些生动的自然景象?
- 学生边读边思考,教师指正错误并引导正确理解词语。 3. 激发想象 - 提供火烧云全景图和不同形式描述的图片,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的变化。 - 比如:颜色多变、形状丰富、变化快的特点。


第二课时:读文检查

活动内容 1. 读文复述 -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结构复述主要内容,并完成字音检查表。 2. 小组合作 - 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和感悟,分享自己的收获。 3. 教师点评 - 根据学生的表现,给予肯定或引导性提示。


第三课时:激发想象

活动内容 1. 角色扮演 - 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进行角色扮演(如写写作者的思考)。 2. 多媒体展示 - 多媒体播放火烧云全景、变化 animation,学生观察并思考火云的变化特点。 3. 小结感受 - 教师总结火烧云细腻壮丽的特点,强调作者生动的语言表达。


板书设计

读文理解 | 课时 | 例子 | |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一 | 火树红彤彤、火苗冒烟、火光刺破天际、火云翻滚狂奔…… | | 二 | 轰轰恍恍、忽忽惚惚、各色斑斓,像一幅巨画在飘动…… |


参考材料

  1. 火烧云的定义
    火树红彤彤,冒烟火苗,火光刺破天际,火云翻滚狂奔。

  2. 多音字记忆方法

  3. “摩”:模糊 → 一模一样。
  4. “忽”:“恍恍惚惚”,像一幅巨画在飘动。

教学后记

  1. 优点
  2. 教学目标明确,活动设计丰富。
  3. 不足
  4. 学生参与度较高,但在语言表达上还有提升空间。
  5. 改进方向
  6. 加强多音字的朗读训练,提高学生的用字技巧。
  7. 适当增加互动环节,如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,激发学生兴趣。

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对您有所帮助!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,请随时告诉我。

三年级下册《火烧云》教学设计方案


一、整体教学目标

  1. 通过朗读、观察和想象,理解萧红作品《火烧云》,感受燃烧的美丽和壮丽。
  2. 学习文中描述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的句子,并能够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。
  3. 培养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,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
重点: 1. 理解文中“红”字所蕴含的“燃烧”的含义,感受色彩的美丽。 2. 识别颜色变化的特点(多、快)以及形状变化的特点(变化多端、变化莫测)。 3. 掌握6个生字(red、big、change、speed、new、sun),会用“must”造句。

难点: 1. 理解文中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的具体特点,体会排比句的运用。 2. 能够用学过的词语描述类似的自然现象。


三、教学活动设计

第一课时:导语与初步感知(40分钟)

活动一:引导引入 - 播放萧红的早前作品《火烧云》,引出课题。 - 提问:为什么把晚霞美称为“火烧云”?

活动二:学习新词 1. 教师板书生字,逐个讲解。 2. 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,并总结特点。

第二课时:初读与朗读(40分钟)

活动一:先读 -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中各段内容,讨论各自的感受。

活动二:朗读训练 1. 重点练习第1节“红彤彤”。 2. 指名学生朗读并描述感受,“像天空着了火”。

第三课时:颜色变化的分析(40分钟)

活动一:分词法 1. 给出句段“红彤彤金灿灿……”,引导学生用直指词划分颜色部分。 2. 给出示例:“红”是燃烧的颜色,“金”是火光的颜色。

活动二:分类与总结 1. 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,如“红、绿、黄、蓝等”,请学生进行分类。 2. 为每类词语补充类似的词(如红→橙、红→红色)。 3. 调整板书板句中的颜色变化特点。

第四课时:形状变化的分析(40分钟)

活动一:分词法 1. 给出句段“马狗狮子……”,引导学生用直指词划分形状部分。 2. 给出示例:“马”是小动物,“狗”和“狮子”都是大型动物。

活动二:分析变化特点 1. 引导学生讨论颜色变化的特点(多、快),并回答问题:“为什么这些小动物的形状变化这么快?” 2. 帮助学生理解“必须低下头,揉眼睛”的比喻句。

第五课时:总结与练习(40分钟)

活动一:归纳总结 1. 总结颜色变化的特点(多、红、闪亮)、形状变化的特点(变化多端、变化莫测)。 2. 给出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。

活动二:巩固训练 1. 学生自由朗读各段,提出疑问。 2. 老师根据提问进行讲解和指正。


四、教学设计亮点

  1. 引导性引入:通过故事引出主题,激发兴趣。
  2. 分词法指导: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的关键信息。
  3. 互动练习:鼓励学生参与对话,培养语言表达能力。
  4. 板书与分析:清晰呈现重点内容,促进记忆。

五、课后延伸

  1. 鼓励学生想象“火烧云”如何变化,写出一段描写。
  2. 结合生活经验,思考类似的自然现象(如火灾、火山喷发)。

希望这份教学方案能为您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!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,请随时告知。

本文标签:火烧云 颜色 课时
本文专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