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比大小》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- 认识通分的意义;
- 掌握通分的方法,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。
教学重点:
理解通分的意义,掌握通分的方法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导入
- 导语: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,回忆一下是什么呢?
- 引入情境:
- 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《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》,书中的小朋友们为他们加油。
- 教师提问:谁是好伙伴?谁是坏伙伴?
二、复习数字比较
- 谁比谁大?
234○456 ○789 ○012 (教师解释: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)
- 哪个数大?
- 200○190
- 1000○999
- 比较数量:
- 红红有3块水果,亮亮有5块水果。谁更多?
- 书上有4枝玫瑰花,2枝康乃馨。哪种花多?
三、引入分数比较
- 出示两组水果图片:一组是3个苹果,另一组是5个苹果。
- 提问:哪一组的苹果更多?
- 导入概念:
- 当分子和分母都不同时,怎么比较大小呢?
四、探索分数比较
- 比较大小:
- 分母相同:234○456 ○789 ○012 (教师解释: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)
- 分子相同:200○190
- 3/5○2/5
- 红红的3块水果和亮亮的5块水果比多少?
- 比较不同大小的分数:
- 4/6和2/3(相等)
- 5/8和1/2(谁大?)
- 比赛:谁是好伙伴?
五、深入探索小数和小数点
- 比较价格:
- 千克苹果的价格分别是1.5元、0.7元。
- 哪个更贵?
- 现在比较小数的大小:
- 0.8○0.6
- 0.25○0.26
- 路程和时间:
- 速度是1.2公里/小时,时间是3小时。
- 比较路程:
六、总结
- 总结: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需要比较大小,但有些情况不能直接比较分子或分母。于是我们需要新的方法——通分。
- 教师提问:小明今天吃了一份蛋糕,吃了0.8块和0.6块,哪一块更多?
- 答案:0.8块蛋糕比0.6块多。
活动设计:
- 课后作业:完成课本练习题。
- 小组活动:分发学具卡片,学生用学具比大小,再进行组内比赛。
- 延伸思考:小数点移动,分数转化,比如0.8和4/5的关系。
教学反思:
- 学生对通分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,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。
-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一些规律,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。
- 指出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概念。
《比大小》教学设计13
教学内容:比大小
教学目标
1. 认识符号“>”“<”“=”的含义,知道用词语(大于、小于、等于)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。
2.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,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。
3. 通过找一找,数一数,比一比,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,观察能力,判断能力,语言表达能力。
教学重点与难点
- 认识符号“>”“<”“=”并正确使用。
- 掌握比较数量多、少和相等的方法。
教学准备
- 3张符号卡片(>、“<”、“=”)
- 1、2、3、4、5、6六张卡片
- 小棒2根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- 带来美丽的大森林,三只小猴在野餐。
- 想帮忙分水果的活动:分类水果,数数量。
- 提出问题:哪种水果多?哪几种一样多?
二、先学环节
- 出示思考题,学生独立完成:
a. 1个苹果和2个梨各有多少?用什么符号表示?
b. 2只猴子和3只桃子各有多少?用什么符号表示?
c. 5个香蕉和4个橘子呢?
三、后教环节
-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:
- (1)比较两个数的大小,可以用“>”或“<”来表示。
- (2)中间的符号前面是大数,后面的是小数。
- (3)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的结果。
四、课后练习
- 口算:
a. 5>4
b. 6<7
c. 2=2
- 写数和符号:
- 小明在黑板上写下“3”、“<”、“=”,小红也在下面写“=”。
五、板书设计
| 课时 | 教学内容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1 | 比大小 |
| 2 | 用符号表示5以内数的比较 |
教学后记
- 教师在预设环节做得不错,但检测环节可以更全面。
- 课堂互动部分可以增加小组讨论,进一步巩固知识。
- 板书设计清晰,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重点内容。
《比大小》教学设计16
一、创设情境,提出问题
主题图:猴子与水果的互动
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场景:3只小猴子坐在一棵树下,分别戴着桃子、香蕉、梨和苹果。
学生回答后,告诉学生:
“3只小猴子和3个桃子一样多!”
板书内容:
“3=3”(等于符号)
二、自主探究,建构数学模型
教学重点: 理解并掌握“